防雾护目镜问世记—CCI抗疫创新成果转化21天纪实

 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8-28 浏览:

前线有“难”,后方支援。一场“抗疫创新成果转化战”正在进行中!

2月13日,“人民日报”微信头条刊文《你护目镜上的水汽,模糊了我们所有人的视线》,感动与感恩之余,再次凸显护目镜在抗疫一线的临床使用痛点。

护目镜是前线医护人员的必备防疫屏障,但当护目镜内空气温度和湿度达到露点时,就会在镜片表面发生冷凝效应,形成类似于“雾气”的凝聚。

起雾造成的视线干扰极为不便,这让临床医护工作者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试图改善,较为常用的办法是涂抹碘伏、沐浴露、洗涤灵、洗手液等表面活性剂,但这些办法不仅操作麻烦、且仅能维持短时有效,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。

前线有“难”,后方支援。

2月16日晚21:11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CCI(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)主席兼创新学院校长、CMIA发起人兼理事长葛均波在“CCI创新学院”微信群发起有关“防雾护目镜”的呼吁,一场“抗疫创新成果转化战”即时拉响。

一、从构思到专利

想法雏形由葛院士提出后,CCI内部立即展开热烈讨论,头脑风暴一发不可收拾。

众多学员在讨论中碰撞出多条有益思路,但最终要转变为可实现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,还需走完专利设计、原型制作和规模生产等步骤。

CCI创新学院四期学员夏敏,自告奋勇地担当起该创新项目的执行主力。

夏敏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麻醉科主治医师,他同时创办了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——达米医疗,主要研发气道创新产品。在抗疫战斗最为紧迫的2月中上旬,由于前线防护物资紧缺,达米医疗紧急申请到护目镜生产资质,并已产出多批护目镜捐往一线,因此具备完成防雾护目镜创新转化应用的现实条件。

当晚22:34,“迷恋设计东西”的夏敏已经绘出产品草图。

经过进一步雕琢,2月17日晚19:49,夏敏及其研发团队绘制完成产品效果图。

与此同时,CCI卓越心血管中心完成项目前期评估,启动内部流程,为该产品的创新进程提供全链条的服务辅助。

3天后,在设计团队忙碌于产品定型的同时,CCI卓越创新中心已委托专利机构盛知华,完成专利申请并独家授权至达米医疗,将知识产权在第一时间保护妥善。

基于葛院士的思路启发,该款护目镜的创新专利要点在于“疏水排水”:

第一,镜框增设疏水结构,包括减压密封条和疏水性纳米涂层,既防止从鼻腔呼出的气体渗入护目镜内,又能即时疏导水汽预防起雾;

第二,镜框增设排水结构,包括吸水海绵卡槽、导水槽及排水孔,能使镜片内侧凝结的水滴流入导水槽,聚集于排水孔附近,并最终被海绵吸收。当海绵吸水饱和后,可从护目镜外侧进行更换,不会污染镜片内侧。

防雾对比视频


二、从专利到产品

产品完成定型后,进入到模具设计阶段。

模具工厂已与达米医疗合作多年,配合默契,双方几乎是日夜兼程地协调沟通、完善细节。

据夏敏介绍,在不断微调后,这款护目镜更适合东方人的面孔特点,佩戴舒适感、贴服感和密闭性都要优于市场现有产品。

量产的难点在于3D打印。

受疫情影响,具有3D打印技术的企业或被国家征用,或者尚未复工,一时难以找到能够承接批量生产需求的机构。

多方对接一周无果后,CCI卓越心血管中心决定内部消化,由CCI创新学院三期学员——宁波创导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毛蒙领头,在当地组织起多台3D打印机器完成了第一批150个捐赠护目镜的镜框生产。

3月8日上午,150个镜框快递至达米医疗严阵以待的夏敏及其同事手中。

经过一天紧张而忙碌的组装、测试、核准后,这批护目镜已于3月9日发往武汉,由武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、教授余锂镭(CCI创新学院一期学员),和武汉市中心医院副主任护师陈刘颜(CCI创新学院二期学员)接收。

至此,在葛院士的引领下,结合CCI的集体智慧,由CCI团队共同设计的新型防雾护目镜创新项目初步告捷!

但创新永不止步。

接下来,根据前线医护人员的使用反馈,该款护目镜还将持续改进。“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的形成。”CCI秘书长、CMIA秘书长沈雳如是说。

武汉前线收到防雾护目镜后第一时间试戴照片

夏敏还透露,CCI新型防雾护目镜的终极目标是永不起雾。“我们还在尝试更多工艺优化,不断迭代更新。”


三、让CCI成为医疗创新者的家园


这场所有参与者均为CCI成员的“抗疫创新成果转化战”,前后总共耗时21天,而且是在快递受阻、工厂复工延期的特殊时期。

“CCI速度”彰显了想临床之所想、急临床之所急的创新精神,践行了“From the doctor,By the doctor,For the doctor”的宗旨要义,凸显了CCI创新学院资源集合之下的积淀优势,验证了CCI卓越心血管中心对于早期创新项目的全链条支持能力。

沈雳表示,基于CCI创新学院的平台积累,CCI卓越心血管中心向产品转化和产业化做出有益延伸,已初步构建了一套覆盖项目可行性评估、资源对接、原型制作、动物实验、早期投融资辅助的支持模式。

CCI执委、CMIA联合秘书长、健康界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宁介绍道,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,卓越心血管创新中心先后辅助孵化6个创新项目,未来还将扩大项目和资金来源,提升服务广度和力度,细化资源分类,扎实工作基础。他认为,“成果转化工作不是没有人做,而是在细分环节做得不够扎实,我们会进一步拆分产业转化链条,将每一步都定位到关键的机构和关键的人身上,做到有的放矢。”

同时,CCI也将在2020年更加昂扬奔跑。沈雳分享道,在硬件平台方面,由CCI、CMIA共同发起,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东方器械创新中心正在积极建设中,日后将为CCI提供日常运行和早期孵化空间,也会逐步将创新半径从心血管延伸至更大范围的医疗器械创新。

在运行机制方面,CCI将继续响应国家号召,为医疗创新者提供更专业的创新保障,包括知识产权的支持、创新资源的整合、合法权益的保护等,真正成为医疗创新者的家园。

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,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。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(邮箱:guikequan@hmkx.cn